向粵劇大師馬師曾致敬 電影資料館「影畫早晨」

0
204
馬師曾在《紅白牡丹花》(1952)劇照。
為紀念一代粵劇大師馬師曾120歲誕辰,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(資料館)逢星期五上午11時放映的「影畫早晨」節目,於7月至10月選映18齣電影,與影迷重溫馬師曾的銀幕身影。同時,在資料館一樓大堂,於7月3日至10月30日舉行「千人千面文武丑──馬師曾的藝術人生」免費展覽。


馬師曾在1900年,出生於順德書香世家,他就讀中學時已愛上粵劇。在1924年,馬師曾參與「人壽年劇團」的《苦鳳鶯憐》演出時,創造其獨特的「乞兒腔」。他於1925年及1933年分別組織「大羅天劇團」和「太平劇團」,與當時炙手可熱的名伶薛覺先展開「薛馬爭雄」。

1942年,馬師曾從香港逃難回到內地,期間與紅線女結成夫婦。1946年,二人返港,繼續發展粵劇和電影事業。馬、紅二人於1955年離異。1964年,馬師曾因喉癌於北京病逝。

馬師曾一生參演了逾430齣粵劇劇目和拍攝了50多齣電影,是伶影雙棲的大師。其中在《紅白牡丹花》(1952),黑道中人馬師曾酒醉後,上門尋找女兒紅線女的養父吳楚帆,向他討回親女。馬師曾從眼神、語調,以至髮型均演活了角色。

馬師曾在《父母心》(1955)淪落街頭賣藝,更典盡家當讓長子完成學業。電影中馬師曾以不同扮相出現,如反串的女丑銷魂妹、扮乞丐唱〈萬惡金錢〉和貼「二撇雞」唱〈死老坑〉等。

《春殘夢斷》(1955)描寫受父權社會欺壓的女性。片中馬師曾是重視名利的專制丈夫,其眼神與聲線令人望而生畏,與他擅演的丑角形成強烈對比。